偃师银条

偃师银条

1
千年历史的舌尖传奇与地域文化的生动印记。
粉丝 · 0
动态 · --
留言
Yanshi Chinese Artichoke
偃师银条圈 “守护者计划”
偃师银条,是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特产,具有“洁白光亮、质地致密、色白鲜嫩”的特点,是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偃师银条是一种根茎蔬菜,属于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其独特的外在感官特征而闻名,包括洁白光亮的色泽、致密的质地和鲜嫩的口感。偃师银条的地下茎形状圆状且细长,长约30多厘米,粗细与竹筷相似。在种植过程中,偃师银条对土壤条件有特定要求。自2011年农业部正式批注偃师银条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,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保护了偃师银条的独特品质和产地声誉。偃师银条不仅是当地的传统美食成分,也是地方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优质农产品推荐【偃师银条】

原产地直发货,享受最新鲜的美味~
更多+
偃师银条产品正在筹备中,敬请期待~

偃师银条

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

偃师银条,又称偃师特产“银条菜”,生长在中国河南省偃师市这片富饶的中原土地上,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种。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,偃师银条以其独特的外形、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,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成为了中原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银条又名尹条、银苗菜、银根菜、地灵,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茎圆状、细长、致密,长度大约30多厘米,竹筷粗细,脆嫩多汁,肉质洁白,酷似白银。《中国蔬菜品种志》中记载,银条是食用、药用兼备的名特蔬菜品种,人们说“白菜九畦难抵尹条一席”,便是指它的昂贵了。民间也成银条为听话菜,即:放糖能甜,放盐能咸,想辣能辣,想酸能酸。

银条盛产于伊洛河两岸,分布范围遍布偃师市辖区,尤以偃师市城关、山化和首阳山等镇的银条质量最好。据测定,偃师银条每百克含蛋白质50-70克,脂肪0.3-0.5克,碳水化合物20-30%,还有多种糖类、酚类、维生素C、粗蛋白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矿物质等,对软化血管、降低血脂、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效果。银条中还富含丰富的水苏糖,该糖是一种最优越的可以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,有保养肠道,健康养生的神奇作用。

追溯偃师银条的历史渊源,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文献记载,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蔬菜,并将其驯化种植,使之成为了偃师地区的特色农产品。而今,偃师银条的种植技艺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了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。2011年8月17日,原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“偃师银条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。目前,偃师银条产品已远销泰国、越南、蒙古、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,深受客商欢迎。

每年春天,偃师市的田间地头便会呈现一派繁忙景象,农民们遵循古法,悉心照料着银条的生长,使其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抽芽、拔节、结果。秋季,银条的丰收更是成为了偃师人欢庆的时刻,每年一度的偃师银条文化节,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家前来参与,共同品味这绿色的自然馈赠,体悟深厚的地域文化。

偃师银条不仅在餐饮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还延伸至礼品市场,成为表达友情、亲情和商务往来的佳品。随着现代科技和农业技术的发展,偃师银条的种植规模和品质不断提升,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,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。

偃师银条是大自然对中原大地的恩赐,是偃师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,更是地域文化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的生动写照。每一株银条,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诉说着文化的传承,彰显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偃师银条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质,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,让更多的人都能品尝到这份来自中原大地的绿色瑰宝。

历史人文/发展历程

讲述特色农产品自己的故事

偃师银条不仅因其卓越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,更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,成为了传承中原农耕文明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
据传,偃师银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遥远的商朝时期,原说是“尹条”,由在商都偃师任宰相的伊尹的名字而来。据说,当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,“庖厨”出身的伊尹,在“帝喾”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,以生烹熟,以熟着味,居然烹成绝代美味菜肴,为帮助商汤战胜夏桀,伊尹拿出厨师的看家本领,三次潜入夏都(今偃师市二里头村),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,哄得夏桀用银条下酒,荒于国事,不理朝政,商汤才有机会与伊尹里应外合,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。商汤灭夏后在亳(即今偃师)召集了千名古稀老人,举办了千叟宴,诸老在品尝过银条后都赞不绝口,于是民间便有了:“千叟宴上比来头,敢有银条夸海口,前朝多少宾客宴,它是压桌第一口。”这首诗。自伊尹将一根茎蔬菜烹为天下美肴后,银条菜便自成上乘,身价倍增。伊尹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,便将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制法子教给了大家。人们为感谢伊尹,便称此菜为“尹条”。只是此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,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,有沙而不松,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,故该菜产量低,价格昂贵,有“白菜九畦,难抵银条一席”之说。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,便又称它为银条,视为宝菜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偃师银条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,经历朝代更迭,依然在偃师这块沃土上熠熠生辉。

唐代,著名的僧侣玄奘法师在西行取经归来时,也将一种稀有的蔬菜种子带回到故乡偃师,并在皇室的倡导下,种植成功,这或许就是偃师银条另一段传奇的起源。据《偃师县志》记载银条作为历代宫廷贡品,寺庄一带银条最为上乘。唐开元年间,家居偃师缑氏陈河的玄奘,将其作为贡品献给李世民,李世民原以为这是高僧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,后来听说是高僧老家的特产,品尝后大悦“御弟与奇菜均为天下之奇,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!”因此,“地灵”就成了银条的别名。

清代,乾隆皇帝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,更将偃师银条誉为“膳食一宝”,自此,偃师银条在皇宫中占有了一席之地,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曾先后到偃师市东寺庄村视察农耕,品尝到银条后,周总理高兴的赞道:“银条真是好吃呦” 。而刘少奇主席更是幽默地称道:“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”。近年来,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偃师人已经将银条做成罐头,远销泰国、越南、蒙古、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,深受客商欢迎。

偃师银条的种植与收获,深深烙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,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习俗。每年的播种、耕耘、丰收时节,都伴随着丰富的民间活动,充分展示了农耕文化的魅力。同时,偃师银条也被赋予了吉祥如意、生活富裕的美好寓意,成为了亲朋好友间互赠祝福的佳品。

在现代社会,偃师银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,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,更通过现代流通体系走向全国,乃至全球。它以其洁白如银、质地细腻、清香爽口的特点,成为各大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特色菜品,演绎着从古至今,从田野到餐桌的奇妙旅程。

可以说,偃师银条不仅仅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,更是承载着中原大地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一面镜子,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,对自然的尊重、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每一根银条,都讲述着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,铭刻着一段独特的地方记忆,延续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味蕾盛宴。

品牌荣誉

立足好产品,荟萃品牌知名度
  • 2011年08月17日

   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『偃师银条』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,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。

产地位置

河南 洛阳 偃师
经度 112°47′E纬度 34°43′N

特产粉丝圈

还没有粉丝哦~

特产圈

还没有话题哦~
GI
地理标志产品保护
产品名称: 偃师银条
批准/生效日期: 2005年04月15日
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
GI
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
产品名称: 偃师银条
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: AGI2011-01-00568
登记/申请单位(人): 偃师市越启银条种植专业合作社
登记证书编号: AGI00568
批准/生效日期: 2011年08月17日
地域保护范围: 偃师市城关、首阳山、山化、岳滩、顾县、佃庄、翟镇等七个乡镇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26′15″~113°00′00″,北纬34°27′30″~34°50′00″。
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

原产地合作社(企业)推荐

更多+

更多推荐

更多+